心馨时尚茶艺电话
深圳心馨茶艺培训-茶艺师培训/评茶员培训/茶艺讲师培训 > 茶文化知识 >
宜宾“川红工夫”的历史渊源
浏览:  次                      发布时间:2013-10-08 16:08:22                    作者:心馨茶艺培训创始人

 

 红茶起源于明朝中后期中国武夷山区,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其名最先见于明代中叶的《多能鄙事》一书。武夷红茶最先自1610年由荷兰人当作一种东方珍奇的物产传至欧洲,供宫庭、贵族、商人等上流社会享用,后很快风靡整个欧洲,继之形成下午茶习惯至今。《中国茶经》记述:“当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首先把少量的武夷小种红茶运往欧洲以后,就如久旱甘露一样,茶叶的饮用很快在欧洲、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风靡起来,并成为西方与中国贸易的主要物产,这一过程也正好发生在明朝后期。”

有清以降,随茶叶外贸发展的需要,红茶由福建很快传到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省。在福建地区,还形成了工夫小种、白毫、紫毫、选芽、漳芽、兰香和清香等许多名品。

中国红茶以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筛选等典型工艺及人工择选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红茶一般分三类,即小种红茶:起源16世纪,最早为武夷山一带发明的小种红茶。至18世纪中叶,又从小种红茶演变为工夫红茶。从19世纪80年代起,我国红茶特别是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占统治地位。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兴旺时期有十九个省产茶(包括试种地区新疆、西藏),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我国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等。红碎茶:红碎茶生产较晚,始于本世纪的50年代后期。近年来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

“川红工夫”源起宜宾

宜宾是我国种植茶叶最早的地区之一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起点之一。据专家考证,云贵川结合部包括宜宾在内,是我国茶叶种植最早的地区,我国东部和中部的茶叶生产均是发源于这个区域。根据文献记载,宜宾茶叶种植历史超过了3000年,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母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宜宾也是“川红工夫”红茶的发源地和集中产区,是四川省目前最大的茶叶主产区和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早茶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宜宾早茶”农产品地理标识。“川红工夫”红茶因为茶树生长环境和茶叶品质的独特性而成为中国红茶乃至世界红茶的味觉标志,与“祁红”、“滇红”并称为中国三大工夫红茶。

中国工夫红茶的制作技术已有数百年历史。解放前,由于宜宾历代政府只重视边茶生产,忽视了产品开发,因而使唐代有名的“梅岭茶”,宋代有名的“龙芽茶”,明代有名的“鹿鸣茶”,清代有名的“塘坝黄芽茶”、“明前白毛尖”也相继失传。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川及宜宾茶叶没有江南茶叶的花色品种多、没有江南茶叶名气大的历史原因。1949年宜宾全市茶叶面积仅存4万余亩,总产1234.05吨,其中细茶561.05吨,占45.46%,边茶占主要。建国初期,国家决定在四川等地开发红茶生产,扩大红茶出口。1951年2月西南区农林部和贸易部组建了7个红茶技术推广站,分设在川南的宜宾、筠连、高县和川东的万源等地。将重庆市敦义农工学院茶叶专修科的80名学生分别编入各推广站进行红茶技术推广工作。

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1952年以后“川红”生产布局作了调整,集中到川南的宜宾、筠连、高县、珙县等县,同年,建立了外贸宜宾茶厂,负责“川红”的精制加工生产。1956年,国家投资20万元在筠连中城镇大龙潭建电动红茶初制厂;1957年春,苏联驻华茶叶专家专程来筠连参观红茶的制作过程,对红茶的品质相当满意。

“川红工夫”从鼎盛到衰落

从七十年代开始,“川红”进入了兴盛时期。茶园面积由建国初期的4万多亩迅速发展到28万亩,扩大了6倍,茶叶产量也由1234吨增加到10000多吨,增产7倍多,生产工夫红茶的宜宾、高县、筠连、珙县等四个县的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区(当时的西南区)的80%以上。1974年3月北京召开的全国茶叶会议正式把筠连列入全国100个年产茶5万担的基地县。已故西南农业大学吕允福教授在全省茶叶会上,赞誉筠连是“川红的故乡”。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宜宾每年调往上海口岸的出口工夫红茶5000吨左右,创汇约500万美元,其中“川红”工夫茶即占80%左右。1985年,全市茶叶出口创汇高达841万美元,创历史最好成绩。1987年,全市外贸系统共收购出口原料茶10.973万担,(其中工夫红茶8.73万担,红碎茶 1.76万担),调出口成品茶8.098万担,完成创汇587万美元,为工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宜宾的筠连、高县成为全国红茶出口生产基地县,宜宾县、翠屏区、长宁、珙县为省级出口红茶生产基地县。1979年,宜宾茶厂生产的“川红工夫”茶,在当年的春季广州国际交易会上,以每吨7320美元成交,超过祁红售价的14%;1985年,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办的第24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四川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选送的“早白尖工夫红茶”荣获金质奖章,1986年又在瑞士的25届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被评为我国红茶的名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由于前苏联和东欧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外贸体制改革等原因,造成了世界经济的滑坡,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加上国外进口茶叶国家设置的“绿色堡垒”,致使我国茶叶出口受阻,我市的红茶出口也在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省对宜宾茶叶实施“红改绿”,这一变化带来了诸多难题和问题,比如技术、机具、销路等问题尚在探索之中。在这种过渡的中间时期,宜宾茶叶却被精明的省外茶商看中。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到九十年代,江苏少数茶商纷纷带着制茶工具来宜宾的早茶区,收购鲜叶制作“碧螺春”;河南少数茶商也派人带上工具制作“信阳毛尖”;浙江少数茶商也派人带上工具来制作“龙井”。“川红工夫”几乎退出历史舞台,宜宾茶业进入了一个痛苦的徘徊期。

“川红工夫”问鼎茶界巅峰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有力地推动下,宜宾茶产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09年,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宜宾·早茶之乡”的称号,同年“宜宾早茶”还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认证,成功注册了“宜宾早茶”地理标志。四川省在茶产业发展规划中,已将宜宾列为川南早茶生产主要优势区域。农业部在2009年颁布的全国四大重点茶区规划中,宜宾列入“长江上中游特色出口绿茶”和“西南红茶及特种茶”两个主产大茶区规划区域。

21世纪以来,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深挖宜宾茶文化,打造宜宾茶品牌,宜宾茶业迈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

通过近几年不懈的努力,尤其从2008开始,宜宾市委、市政府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早茶节,“宜宾早茶”已成功打造为全国重要的公共区域品牌,影响力日渐增大,宜宾茶产业的品牌知名度也不断提升。2012年,又通过举办“省内外媒体川红故里行”、“川红辉煌六十年老茶人座谈会”、“红茶伴月饼万人品茗活动”以及“中国宜宾·川红工夫高峰论坛”等“川红工夫”红茶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消费者对宜宾“川红工夫”红茶了解,扩大了知名度,红贵人、黄金白露、贵妃红、叙府金芽等红茶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川红集团公司生产的“林湖”系列产品和“金江”系列产品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获奖;醒世茶业公司生产的“黄金白露”,连续五年夺得四川(成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再度问鼎茶界巅峰。

 

原文地址:http://www.teaer.cn/teaart/2789.html
培训咨询:0755-83861919
活动咨询:13424405066
 
微信公众号:请关注 "心馨茶艺" 或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
心馨茶艺服务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